当前位置: 首页>>要闻>>各镇动态

城关镇:于细微处见初心,网格里的治理智慧与民生担当

来源:城关镇 作者:王春梅 发布时间:2025-11-11 09∶43
字体:【 打印

在城市的背街小巷、社区的楼栋院落,总有一群身影步履不停。她们身穿红马甲、手拿笔记本,日行万步丈量责任,走家串户倾听心声。她们不是什么“大人物”,却管着街坊邻里的“大民生”——从家长里短的琐事,到安全隐患的排查;从政策福利的传递,到矛盾纠纷的调解,她们用“小网格”托起“大幸福”,成为基层治理中最贴近民心的“螺丝钉”。

走街串巷听民声,甘做群众贴心人

“王阿姨,最近身体怎么样?养老认证都弄好了吗?” 清晨的阳光刚洒满小区,人民东路社区网格员小周就已穿梭在楼栋之间。她的工作包总是鼓鼓囊囊,里面装着民情日记本、政策宣传册和便民联系卡。每次走访前,她都会提前在网格群告知居民,带着“问题清单”上门,把居民的诉求、意见一一记录在案。

对于网格内的特殊群体,网格员们总有“格外关照”。得知独居老人李奶奶不会使用智能手机缴纳水电费,长征路社区网格员小杜主动当起“移动客服”,每月按时上门帮忙操作,还顺带检查家中水电安全;针对行动不便的残疾人,她们建立“一对一”帮扶台账,代购生活物资、代办政务事项,让特殊群体“足不出户”就能享受便捷服务。“有事找网格员。” 这是对网格员最朴实的认可。

政策宣讲送上门,争做惠民解读员

“高龄津贴申请需要哪些材料?医保缴费怎么线上操作?”这些与居民生活息息相关的政策,网格员们都了如指掌。为了让惠民政策精准落地,她们化身政策“解读员”,放弃休息时间,挨家挨户上门宣讲。针对老年人,她们用“唠家常”的方式解读政策;针对年轻人,她们通过网格群推送图文并茂的政策解读;针对行动不便的居民,她们“一对一”上门指导办理,确保政策红利不落下任何一个人。

从防范网络电信诈骗宣传到社保医保缴费提醒,从适老改造政策解读到就业岗位推荐,网格员们把政策的“普通话”翻译成居民的“家常话”,让党和政府的关怀直达民心。“以前好多政策听不懂、不会办,现在网格员上门手把手教,真是太方便了!” 居民顾奶奶拿着刚办好的高龄津贴申请表,脸上满是笑容。

排查隐患筑防线,勇当安全守护人

“老板,消防器材该年检了,电线也得整理规范,可不能马虎!”在辖区的小餐馆里,医院西路社区网格员们正在进行安全生产巡查。从出租房的用电防火到商铺的消防设施,从楼道的乱堆乱放到电动车飞线充电,网格员们的巡查细致到每一个角落。她们用“看一看、问一问、记一记”的较真态度,织密社区安全防护网。

为了让安全防线更牢固,网格员们不仅是排查员,更是宣传员。她们通过网格群推送安全知识、在小区广场设置宣传展板、组织居民开展消防演练,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火灾逃生、反诈防骗、用气安全等常识。今年夏天,新建南村社区网格员小李在巡查时发现一户居民家窗户冒出浓烟,她立刻敲门无果后,果断联系物业破门而入,及时扑灭了因电器短路引发的小火,避免了火势蔓延。正是这种“时时放心不下”的责任感,让网格员们成为社区安全的“守夜人”,为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保驾护航。

巧解矛盾促和谐,善做邻里和事佬

“远亲不如近邻,大家各退一步,事情就好办了!”在东苑社区的调解现场,网格员小张正耐心劝说着因装修噪音起争执的两户邻居。一边是刚装修想赶工期的中年夫妇,一边是需要安静环境休养的退休老人,双方各执一词互不相让。小张倾听双方诉求后,拉着大家坐在一起沟通,从邻里情谊讲到相关规定,最终促成中年夫妇调整装修时间,老人也表示理解,一场邻里矛盾就此化解。

街巷里的矛盾纠纷,大多是家长里短的“小事”,但处理不好就可能变成影响和谐的“大事”。网格员们凭着对辖区情况的熟悉、对居民的感情,化身“和事佬”,用耐心、细心和同理心化解矛盾于萌芽。无论是楼上楼下的漏水纠纷,还是小区停车位的分配争议,她们都第一时间介入,摆事实、讲道理、说人情,让“大事化小、小事化了”。如今,在许多社区有矛盾找网格员调解,已成为居民的共识。网格员们用智慧和担当,筑牢了社区和谐的“第一道防线”。

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,只有点点滴滴的付出;没有轰轰烈烈的口号,只有踏踏实实的行动。网格员们扎根网格、心系群众,用脚步丈量网格的每一寸土地,用真心回应居民的每一个诉求。她们就像一束束微光,汇聚在一起,照亮了基层治理的“最后一公里”,也温暖了千万家的幸福日常。


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